英文文法,是許多英語學習者心中既熟悉又遙遠的一塊,想流利、準確地使用英文,無論是口語表達或書寫,紮實的文法基礎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。然而,許多人選擇自學文法時,卻常常感到方向不明、效率低落。而網路上的學習資源五花八門,該如何有效吸收才是真正重要的核心觀念?又有哪些觀念是容易讓人卡關的誤區呢?
「我真的有辦法靠自己學會英文文法嗎?」這句話,是許多英文零基礎自學者內心最大的疑問。不少人一想到英文文法,就會聯想到密密麻麻的時態、奇怪的句型、還有背不完的規則,好像自己永遠無法真正學會。但很多事情的轉折,往往就從「換個方式學習」開始。先聽我們說個酷酷龍Cocolong過去學員的故事吧!
Sharon是一位30歲的上班族,大學畢業後幾乎沒再碰過英文,連出國都是靠比手畫腳溝通,對話更是說不出一句。有一天,她接到一封外商面試邀請信,才驚覺自己得從頭開始學英文,尤其是文法。她在文法書前苦戰一週,感覺自己就像掉進了深不見底的迷宮一樣。
後來在她使用Cocolong教材後,放下艱澀的文法書,透過右腦圖像學習法並融入課程設計的情境生活來學習英文,漸漸地,英文不再是冰冷的規則,而是能幫助她表達自我的語言,最後在經過半年系統性的學習,英文能力有了大幅的進步,不僅能順暢地應對工作中的英語溝通需求,還能進行各種商務交流!
從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,其實你也可以像Sharon一樣,從迷惘逐漸走向自信。關鍵在於你要避開錯誤的學法,用對方法,穩穩前進。而在你開始自學前,也不妨先看看以下整理的「常見文法學習誤區」!
從頭硬背整本文法書:想靠一氣呵成背完全部文法,其實是最容易失敗的方法,因為文法不是記憶遊戲,而是思考工具。如果只是單純硬背,沒有學著使用,那反而只是加深學習的痛苦而已。
認為要精通文法才能開口說英文:這種完美主義會讓你永遠開不了口,事實上,試著勇敢開口說反而能幫助你更快理解文法,就某句話所說的,「與其在場邊觀望,不如親自下場體驗!」
學得太快太多,撐不久:每天3小時、一次學5個文法,容易導致疲乏與放棄。適當的休息與節奏,才能長久維持學習動力。
沒有將學習實際應用:初次接觸學習語言的人,常因為懼怕文法上的瑕疵而裹足不前,但實際上,錯誤正是邁向精通的開端。雖然抱持著「能溝通就好」的想法看似輕鬆,但若沒有試著去把書中學到的觀念實際應用出來,那反而會容易將習得的文法知識更快遺忘。
學完就忘,記不住:單純只靠看,是最沒效率的學法,沒有搭配聲音、圖像與實用句型,記憶效果會大大打折。而如果沒有學習目標與系統的亂學,那也更是只會增加學習挫折感。
觀念一|文法是幫助表達,不是考試工具:學習文法時,要將文法視為你清晰表達想法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工具,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存在的規則。當你專注於如何運用文法更精準地傳達訊息時,學習會更有意義,也更能幫助你自信地使用英文。
觀念二|文法要在使用中學習:將文法規則視為孤立的知識點來死記硬背,往往效果不彰。真正能將文法內化並靈活運用的方式,是透過實際的語言使用,實際去朗讀例句、親手寫下句子,並嘗試將新的句型應用到日常情境中,
觀念三|每天15分鐘,比一次學3小時更有效:語言學習重在「頻率」而非「強度」,天天學習並長時間保持熱忱最重要。
觀念四|從實用句型入門,而非難度排序:學習英文,可以從掌握實用的句型開始,不必拘泥於難度排序。與其一開始就鑽研被動語態 (Passive Voice) 或倒裝句 (Inversion)等,不如先從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簡單句型入手,
例如先學習表達喜好:"I like coffee." (我喜歡咖啡。)、表達能力:"I can swim." (我會游泳。)、以及表達意願:"I want to travel." (我想去旅行。)。這些簡單卻高頻率的句型,能幫助初學者快速建立語感和自信心。
觀念五|有錯才能學會,不要怕犯錯:在學習的過程中,犯錯並不可怕,反而是一個寶貴的機會。每一次的錯誤都像是一個路標,指引我們避開錯誤的方向,更深入地理解正確的觀念。透過不斷地修正錯誤,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,並從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體驗!
方法一|選一本簡單、有圖、有例句的文法書:選擇一本你覺得容易理解的英文文法書,就像是為你的學習旅程找到一位親切的嚮導。書中簡單的解釋、清晰的圖示和貼切的例句,能幫助你輕鬆地入門,建立起穩固的基礎。
方法二|每學一個句型就立刻造句:學習英文文法時,當你理解一個新的句型之後,別只是把它記在腦海裡,而是要立刻試著用這個句型創造你自己的句子。例如,當你學會了現在完成式 (present perfect tense) 的句型:Subject + have / has + past participle,不要只是記住這個結構,而是要馬上練習造句,像是:
I have visited Paris twice. (我已經去過巴黎兩次。)
She has just finished her homework. (她剛剛完成她的作業。)
They haven't seen that movie yet. (他們還沒看過那部電影。)
方法三|唸出來!練耳朵,練嘴巴:透過聆聽有聲教材或語音App中的例句並跟著唸,就像是在為你的耳朵和嘴巴打造一套自然的英文文法直覺。你不需要刻意去背誦規則,而是藉由不斷地接觸正確的語音和語調,讓你的大腦潛移默化地吸收文法的結構和用法。
方法四|每天做一點文法練習題:每天撥出一點時間,專注地練習英文文法題目,就像滴水穿石一樣,日積月累下來,你會發現自己對文法的掌握度會穩紮穩打地提升!
方法五|用英文描述你的日常生活:最後,你也可以嘗試每天寫3句話描述今天的生活,句型錯沒關係,重點是有實際「試著用用看」。
週數 | 文法主題 | 學習重點 | 活用練習方式 |
第1-2週 | 基本句型結構 | 認識主詞+動詞(S+V) | 造句:「我喜歡...」「我有...」 |
第3-4週 | be動詞與疑問句 | is / am / are 用法與提問方式 | 練習:「你是學生嗎?」 |
第5-6週 | 一般動詞現在式 | 主詞一致性(He plays / I play) | 描述你每天的行程 |
第7-8週 | 現在進行式 | be + V-ing 結構 | 看圖片說出人物動作 |
第9-10週 | 過去式 | 過去動作+時間副詞 | 分享昨天做的事 |
第11-12週 | 未來式 | will / going to 用法 | 寫下週末計劃 |
第13-14週 | 形容詞與副詞 | 描述人事物與動作方式 | 比較兩樣東西:「我的包包比你的輕」 |
第15-16週 | 可數與不可數名詞 | some / many / a little 等用法 | 用食物造句:「我吃了一些麵包」 |
第17-18週 | 常見介系詞 | in / on / under 等空間位置 | 描述房間物品位置 |
第19-20週 | if條件句 | If + 現在式 + will… | 造句:「如果下雨,我就不出門」 |
第21-24週 | 複習與整合 | 整理學過的文法句型 | 寫一段日常描述或簡短故事 |
即使計畫再周全,但實際學習過程可能還是會碰到一些讓人挫折的地方。以下是最常見的5大難點以及解決方法:
在英文文法的自學旅程中,許多學習者常常會覺得時態系統複雜而難以掌握,因為英文的時態不僅僅標示了動作發生的時間點,更細緻地區分了動作的完成狀態、持續性以及與其他時間的關聯性。建議可以先從「現在、過去、未來」3種最基本的開始學,之後再延伸其他時態。
在自學英文文法的過程中,許多人會發現句子的組成方式千變萬化,主詞、動詞、受詞、補語、修飾語等成分的排列組合,以及各種從屬子句、對等子句的穿插運用,常常讓人感到眼花撩亂,如果想要分清楚這些結構應用,可在每次學習時用顏色或畫線標出主詞、動詞、受詞,讓視覺記憶幫助強化結構概念。
在英文文法的自學過程中,一個常見的挑戰是學習後記憶的短暫性,就像一陣風吹過,剛理解的規則和概念很快就會被遺忘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可搭配上述提到的學習計畫,配上每週用10分鐘做「舊句複習」,加深記憶,別只一直往前衝。
其實不只是英文,許多人在開口練習方面,都會礙於怕自己看起來很丟臉,所以不敢開口嘗試說英文,但不把句子講出來,文法永遠只是書上的東西,就算錯了也要開口練習。
明明理解了英文文法的規則,也看懂了題目在問什麼,但實際要下筆寫出正確答案時,腦中卻一片空白,不知道該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,這就像是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一道鴻溝,需要利用練習寫短文或日記的方式,從生活中慢慢把句型用出來。
當你開始學習文法,一套適合的教材可以讓學習事半功倍。因此在選教材時,建議把握以下原則:
如果你想找一套適合自學、具生活情境學習、圖像輔助、能幫助你建立語感的教材,那麼也可以參考目前廣受好評的「酷酷龍Cocolong」英文教材!它針對文法的設計主打「右腦圖像學習法」,每個文法概念都用生活化例句+圖片呈現,適合零基礎的初學者慢慢吸收。但不論你選擇哪一套教材,記得最重要的是選一套願意「學完」的,而不是最貴或教材內容最多的。
語言不是用來拿高分的,而是拿來生活、表達自己的,文法則是可讓你說得更清楚、更準確的工具。即使你是英文零基礎,也完全可以靠自學打下文法基礎。從今天開始,試著每天花15分鐘,一步一腳印地練習句型、說出句子、寫下生活。半年後,你一定會驚訝地發現,原來英文文法真的可以學得會,而且學得好。就從這一刻,翻開你的第一頁英文文法筆記開始吧!